你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日本動畫片嗎?
- 杭州寫字樓網
- 2010/5/14 17:09:28
在日本,如果你想和美女搭訕,可以從動漫談起;如果想和新同事拉近關系,也可以談動漫;街道兩邊立著動漫書店,商店里擺著五顏六色的動漫商品……動漫文化之于日本,并不是“小孩子”的事情,而是全民文化。
串起日本動漫事業(yè)的是三代動漫大師:
第一代是動漫鼻祖手冢治蟲(代表作《鐵臂阿童木》),他是戰(zhàn)后日本動漫探索期的代表人物,注重劇情發(fā)展和人物塑造,多是娛樂故事;
第二代藤子不二雄(代表作《哆啦A夢》)是看手冢治蟲的漫畫才投身此行,鳥山明(代表作《龍珠》)的初期畫風和手冢治蟲極其相似,高橋留美子(代表作《犬夜叉》)也從模仿他開始;
第三代大師、日本動畫片的天皇巨星宮崎駿(代表作《風之谷》《千與千尋》),認為自己永遠無法逾越手冢治蟲,他的作品對尋找自我、人與自然、兒童教育等重大問題,都做了較深入的探究。
日本的動漫界也因為這些大師,形成不同風格的流派,有風趣詼諧的,如《蠟筆小新》;飄逸浪漫的,如《美少女戰(zhàn)士》;充滿人性思考的,如《新世紀EVANGELION》;還有《名偵探柯南》等糅合各種風格的作品。
1980年,中國引進第一部日本動漫《鐵臂阿童木》,30年來,日本動漫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青少年,70后、80后、90后、00后……幾乎可以說,一半中國人是從小看著日本動漫長大的。
你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日本動畫片嗎?
上世紀80年代
《鐵臂阿童木》
身高135厘米,體重60斤,光著上身,短褲配長靴,發(fā)膠質量一級棒,這個來自21世紀的機器小子“鐵臂阿童木”,造型在今天看來依舊很潮。
《鐵臂阿童木》的作者年輕小伙手冢治蟲,1952年在《少年》雜志連載《鐵臂阿童木》,內容是博士為緩解喪子之痛,創(chuàng)造超能力機器人阿童木替代兒子,后阿童木成為人類正義與和平的守護者。故事連載16年轟動全日本。1963年拍成電視劇,據說當時整個日本,每兩臺電視機中就有一臺在播放這個節(jié)目。1980年《鐵臂阿童木》引進中國,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國外動畫。
《聰明的一休》
1975年到1982年在日本播出,長達8年。故事講的是室町幕府時期,曾是皇子的一休與母親分開,到安國寺當小和尚,用他的機智解決無數的問題,幫助窮人、教訓壞人。1983年和1988年,遼寧兒童藝術劇院編譯了其中104集,在中國大陸播放,引起極大反響,一休成了小朋友心中的英雄,他在思考時盤腿坐下,用手指在頭頂打轉的樣子也被許多兒童仿效。
90年代
《哆啦A夢》
1969年的一天,漫畫家藤子弘家里闖進一只小貓,他和小貓玩耍中踢倒不倒翁玩具。靈光一閃,貓的形象和不倒翁合起來,哆啦A夢誕生了。
因為藤子弘和安孫子素雄都是手冢治蟲的粉絲,受他影響,兩人投身漫畫事業(yè),常聯名使用筆名藤子不二雄發(fā)表作品。1969年,兩人聯名發(fā)表長篇連載漫畫《哆啦A夢》,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。
1991年哆啦A夢登陸中國,當時它的名字叫“阿蒙”,后來叫“機器貓”。因為它的粉絲眾多,2008年招商銀行曾在杭州推出哆啦A夢信用卡,受到粉絲們的好評。
《灌籃高手》(SLAM DUNK,意思是大力扣籃)
籃球場上揮灑汗水和青春,帥氣男生和靚麗女生之間若有似無的小情感,讓這部劇“高燒”不斷,在青少年中掀起一陣籃球熱潮!豆嗷@高手》1990年開始連載,1996年完結。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都市快報
相關閱讀:
- ·杭城動漫海選報名已經進入倒計時(09/21)
- ·臺州動漫節(jié) 中國動漫產業(yè)崛起指日可待(10/14)
- ·動漫科技開發(fā)項目(05/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