裘家的孩子是怎么成才的?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09/11/30 14:42:10
1940年,裘法祖在施瓦賓醫(yī)院任住院醫(yī)生期間,與年僅18歲的大學生Loni一見鐘情。1942年圣誕節(jié),他們在家里舉行了“家庭婚禮”。此后60余年,雖歷經(jīng)坎坷,裘法祖和夫人裘羅懿真心相愛,相敬如賓,相扶相攜,在同濟校園傳為佳話。
杭州皮市巷四眼井,當年有個宅子叫皮市巷南口3號,現(xiàn)址為香溢大酒店。那里曾經(jīng)住著一個對杭州人來說有著特殊感情的家族——裘氏家族。
對許多杭州人來說,裘家人神秘而低調(diào)。裘家7個孩子均成才,為杭州作出了卓越貢獻。影響最大的,有兩個人。
一是杭州人稱為送子觀音的——裘笑梅。她是裘家的老四,杭州赫赫有名的婦科中醫(yī)大師,創(chuàng)立的裘氏婦科至今仍影響著杭州中醫(yī)婦科學界。
二是裘家老七裘法祖,他被世界醫(yī)學界譽為新中國外科醫(yī)學的“泰斗”,中國外科之父、醫(yī)學教育家、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、中國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創(chuàng)始人。2008年6月14日,裘老溘然長逝后,胡錦濤、江澤民、溫家寶等國家領(lǐng)導人發(fā)唁電并敬獻花圈。
原浙江醫(yī)科大學校長,著名醫(yī)學家鄭樹教授稱他為——中國的財富,杭州的財富。
昨天,華中科技大學浙江校友會為他們的老校長——裘法祖,開了個逝世一周年紀念會。會上,嘉賓們講了很多裘老在醫(yī)學上的成就與貢獻。
在德國救過40多位集中營中的猶太人
1914年12月6日,裘法祖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,他爸爸是清朝的秀才。裘法祖在7個兄妹中排行最小。18歲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(yī)學預科,學習兩年德語。少年時,裘法祖媽媽因闌尾炎去世,讓他立志要做一名醫(yī)生,解除千萬個母親的病痛。
1936年在上海同濟大學醫(yī)學院前期結(jié)業(yè)后,靠兩個姐姐的資助,西渡德國,就讀于慕尼黑大學醫(yī)學院,并以優(yōu)異成績獲得醫(yī)學博士學位。
“留德期間,裘法祖曾在納粹的槍口之下,施計救了40多位集中營的猶太人,1985年被德國政府授予國家大十字勛章,這是該勛章第一次授予亞洲人!比A東科技大學辦公室主任肖克難教授說。
裘夫人是周恩來總理授予的
首個中國國籍的德國人
1940年,18歲的日耳曼少女羅懿(中國名)邂逅了26歲的中國青年裘法祖,5年后,她沖破了希特勒不準與外國人通婚的命令,秘密嫁給了中國夫君。
裘老的學生說:
據(jù)說,婚后多年,裘老每次回家時都會在樓下吹口哨,羅懿便應聲跑到窗邊,向他扔一只水果。裘老常常送夫人紅玫瑰。
1958年,經(jīng)周恩來總理的批準,羅懿成為了第一個加入中國籍的德國人。
1979年,裘法祖夫婦到德國訪問的時候,慕尼黑市長在接待宴會上說:“裘夫人,您為中德友好工作做了很多貢獻。我們愿意恢復您德國國籍,您可有雙重國籍而便于工作。”但裘夫人說:“我非常感謝市長的關(guān)心。我在中國生活得很好,很愉快,謝謝大家!”她至今只有中國國籍。
裘家孩子的成才秘訣
裘家7個子女均成才,這與他們的家庭教育很有關(guān)系。裘法祖的爸爸叫裘支春,晚清秀才。他辦了一家私塾,后來在杭州正則中學任教。媽媽何銀鳳,特別重視教育子女如何做人。
裘笑梅的嫡傳,侄女裘華芳說——
我叔叔、姑媽這么高的學術(shù)成就,除了天分確實比較好外,也都是苦練出來的。
我爺爺奶奶一共生了3男4女,爺爺自己是當小學教師的。小學教師的工資要比一般的單位低。7個伢兒吃口重,上面還要養(yǎng)老人,靠幾塊死工資,兵荒馬亂的年代,日子肯定是緊巴巴的。
但7個伢兒的智力個個真當都是很好的。
我叔叔學習特別努力,醫(yī)科前期結(jié)業(yè)解剖考試,批卷的老師看我叔叔的卷子做得實在是太好了,情不自禁地感嘆:“你考得真好,可惜的是我沒有更多的分數(shù)給你,只能給你100分!”
后來我叔叔成為同濟大學醫(yī)學院院長,這位老師還拿這個例子激勵學生們要刻苦學習。
中國少年科學院上?破栈2004年2月,曾刊登了裘老說成功的一篇文章。
裘老對孩子們說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時說,人生有目標才有動力——
外號叫圖書館長
我18歲時,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(yī)學預科,進入大學后他感到視野開闊了很多。其實年輕人哪有不愛玩的,我讀大學時也喜歡娛樂活動,可為了實現(xiàn)小時候的理想,我逼著自己沉下心來學習。
小時候親眼目睹親人受傷后得不到治療的痛苦樣子,給我很深印象,我對外科特別用功。后來漸感課本上的和老師講的內(nèi)容,已不能滿足我對醫(yī)學知識的渴求,便常到圖書館翻看各種醫(yī)學書籍,時間長了,有的同學就給我起了個外號叫‘圖書館長’。
成才勤為先
一個人能否成才,是三個因素使然:一是智商,二是機遇,三是勤快,三者中以勤最為重要。只有不斷學習,不斷實踐,才能牢牢掌握當前最先進、最有用的知識和技術(shù)。
在指導和教育學生時,我有三條心得:大膽放手,具體指導,嚴格要求。
老師手把手是教不出能干學生的,而學生也必須肯在學業(yè)上下工夫,勤實踐、多討教才能學到硬本領(lǐng)。
要學會睡覺
人的一生是短暫的,而幾乎一半的時間卻要在睡覺中度過。有位朋友曾給我講了首打油詩,很有深意:“人生百歲今日少,二十無知六十老;今年休閑百余日,三分生命夢中遙!
我建議學生們:每天睡覺前一定不要倒頭就眠,而要先仔細想想明天自己要做哪些事情,先理個頭緒出來,這樣第二天的學習、工作思路肯定會非常清晰。這也是我八十多年的求知心得。
醫(yī)生的職責是要把病人背過河去
昨天會上,杭州市衛(wèi)生局局長陳衛(wèi)強說,“裘老醫(yī)術(shù)精湛,他也因高尚的醫(yī)德醫(yī)風,深受百姓愛戴!
裘老德校友、杭州師范大學副校長郭清教授舉例:
裘老說,無德者不能稱醫(yī)。醫(yī)生的職責是要把病人背過河去。他把病人當親人,曾親身趴在病床邊觀察病人的小便流量。
裘法祖曾說起有些醫(yī)生忽視病人標本的例子:
重要標本,我自己送到病人手里去的。譬如乳房,你切下之后是惡性還是不是惡性的那是很要緊的。要對得起病人啊。如果是惡性的話你要做根治了,良性就不需要了。所以,我選擇好的學生標準,一個誠實,第二個是謙虛,第三是尊重人家,第四還要敬老敬師。
立德就是,醫(yī)生要對病人好;立功就是你要想盡辦法使病人健康;立言,學問就是讀書,是為了病人不是為了自己。
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都市快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