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家房地產企業(yè)的7年轉型故事
- 杭州寫字樓網
- 2019/9/10 14:53:09
(原標題:三家房企的7年轉型故事 記者:楊靜)
一家企業(yè)的7年時間并不算短。
央行行長易綱曾在2018年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提到,我國中小企業(yè)的平均壽命為3年左右。
微信席卷社交市場僅僅不到5年,小米7年營業(yè)收入達千億元,而對于世茂房地產、瑞安房地產(簡稱“瑞房”)和SOHO中國三家房企,更是意味不同。
2012年,三家公司同時迎來了自身發(fā)展史上的拐點。
這一年起,一系列的變革在這三家公司出現:圍繞著管理結構、產品線、品牌定位到公共形象等維度,世茂尋求改變并發(fā)力;瑞房則試圖打破外界對其以城市更新為主、重資產慢周轉發(fā)展模式的固有認知;而SOHO中國更是宣告從以往的“開發(fā)‒銷售”模式轉向“開發(fā)-持有”模式。
7年后,三家房企轉型的故事,迎來了不同的章節(jié)。不久前的中報業(yè)績,世茂通過調整獲得了高速增長;堅持輕資產戰(zhàn)略的瑞房仍然在摸索出路;SOHO中國的中期財報數據,卻再度引來外界對其轉型的質疑。
“企業(yè)的戰(zhàn)略,本質是對市場情況作出的選擇。轉型怎么轉,核心是對市場走勢的預估和研判。回過頭來看,2012年前后是房地產企業(yè)分化的開始,如果不能作出及時的調整,逐漸被弱化很正常。”9月9日,全國房地產商會理事李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“但不管怎么樣調整,注重均衡發(fā)展的企業(yè)最后能夠實現做大做強。”
二起一落新世茂
2019年半年度業(yè)績會上,現年已經42歲的許世壇意氣風發(fā),這與世茂的業(yè)績有關,這家公司已經連續(xù)3年保持高速增長。
這3年的增長,亦是世茂過往7年里的再一次自我突破。過往7年,世茂經歷了“二起一落”的發(fā)展歷程。
“一起”始于2012年,許世壇從父親許榮茂手上接過權杖走到臺前,開啟內部變革。變革的效果,立竿見影:2014年,公司的規(guī)模位列行業(yè)前十。
“一落”體現在2015年,世茂規(guī)模跌出前十。不過,這更是世茂有意“控速”的結果。“戰(zhàn)略性放緩了節(jié)奏,不再以業(yè)績?yōu)閱我豢己酥笜恕1绕鹨?guī)模,本集團更看重的是回款率;比起降價促銷,更看重利潤率。”2014年的財報字眼里有跡可循。
2015年和2016年,是世茂自己所言的“兩年調整期”:戰(zhàn)略是放緩規(guī)模及追求有品質的增長。
2017年,韜光養(yǎng)晦之后,世茂再度發(fā)力。這一次,它訴求的是“規(guī)模和利潤并重”。
兩起一落間,世茂不變的主線是穩(wěn)。不管是2012年的變革、2014年的“謹慎”,還是2015年和2016年的調整,以及2017年之后的發(fā)力,如歷年財報所言“根據市場趨勢主動調整”。
體現在銷售額上,2012年461億元,到了2019年前8月已經是1419億元,翻了3倍多。即便是在展開積極并購的2019年上半年,世茂在財務上也不忘穩(wěn)健。“公司并購項目稅后利潤率達到10‒12個百分點,毛利率接近30%,對項目利潤回報要求高。”對于并購的邏輯,許世壇在8月27日業(yè)績會上稱。
注重組織的賦能是另外一方面。盡管是家族企業(yè),但世茂注重制度為先,機制先行。2012年的變革首先就是從管理架構開始的,往后則不斷在管理架構上優(yōu)化調整,充分授權一線,增加長效激勵機制。2017年開始世茂的管控實行“公司化”運作,再此后不斷進行管理戰(zhàn)術升級。
許世壇也擅長在調整中嗅出新的商機。
從世茂的多元化可以看出許世壇的想法,在酒店、商業(yè)、物業(yè)、文化等領域,世茂正當發(fā)力。眾所周知的是,世茂現今正在籌劃用三年時間推動物業(yè)和酒店上市。
對于兒子和世茂在過去幾年的表現,許榮茂在一年前曾以“整體表現比較滿意”的表述來回應時代周報記者。回過頭來再看,世茂正在迎來發(fā)展歷程上更好的自己。
瑞房的輕資產戰(zhàn)略
第一次沒有父親羅康瑞相伴共同出席業(yè)績會,8月28日,瑞房試圖對外釋放接班人羅寶瑜已經開始“獨當一面”的信息。
世茂開啟內部變革的2012年,也是羅寶瑜進入瑞房的時間點。彼時她29歲,比許世壇小6歲,任職中國新天地產品總監(jiān)。
2012年于瑞房而言,是公司第一個三年計劃的結束年,也是公司困頓的一年。“瑞房去年業(yè)績欠佳,我必須為此致歉。”瑞安房地產董事局主席羅瑞康2013年曾表示。
分拆商業(yè)板塊,裝入中國新天地來進行獨立營運,是瑞房當時為自己尋找的突破口。2013年,瑞房自我定調“改變”,包含對市場判斷的改變、經營模式的改變和管理架構的改變。
只是,分拆在2015年被擱置,瑞房和中國新天地總部重新合并。“輕資產”策略,開始被瑞房提及且踐行:一改堅持不賣商業(yè)資產的理念,瑞房在2015年將旗下上海的企業(yè)天地一期、二期悉數出售。
2015年瑞安的年報中提到,“集團主要的任務是出售成熟的商業(yè)資產來獲取高額回報”、“繼續(xù)采取輕資產策略”。瑞房要打破外界對其的固有認知—以城市更新、重資產模式為主。
那么,輕資產到底為瑞房帶來了什么?
瑞房方面在8月29日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“輕資產策略持續(xù)加強了財務實力、分散資本基礎,以投資新機遇,這些都促進了公司穩(wěn)步轉型為在中國領先的以商業(yè)物業(yè)為主的房地產開發(fā)商、業(yè)主及資產管理者。”
數據上看,瑞安的轉型開始有所成色。銷售額從2012年的63.05億到2019年上半年的34.22億元,營收則是從48.21億元到79.02億元。租金收入上,較2018年上半年的9.48億元上升17%至11.07億元。
對于今年完成全年100億的目標,瑞房方面很有信心,基于下半年可售貨源總額可達170億元。
至于是否會繼續(xù)出售物業(yè)回籠資金降低負債,瑞房給出的答案是,出售本身不是為了減債或是套現,“出售回報不好的物業(yè),再用資金投新的標的,是以資產回報的角度進行評估,著眼于提升整體回報。”瑞安集團董事總經理、財務總監(jiān)及投資總監(jiān)孫希灝8月28日對時代周報記者解釋稱。
瑞房還是為自己找到了賽道。8月28日,根據羅寶瑜的發(fā)言,瑞房已經篤定商業(yè)物業(yè)才是公司的未來,并將商業(yè)物業(yè)列為公司經常性收入,“未來幾年還是會以商業(yè)地產為主導進行推進。”
瑞房還將繼續(xù)深挖在上海的優(yōu)勢。據了解,截至目前,瑞房已經擁有上海最大的辦公樓及零售物業(yè)組合。目前其在上海物業(yè)總資產價值達730億,總建筑面積已經達165萬平方米,其中的53%已竣工作收租之用。
戰(zhàn)略搖擺的SOHO中國
對比世茂和瑞房,SOHO中國則越發(fā)黯淡。
以2012年為分界點,這家公司此前一度以散售聞名,創(chuàng)造了獨特的SOHO模式,奠定了其在商辦物業(yè)的地位—壟斷了北京商辦物業(yè)的散售市場。
2012年8月開始,潘石屹戴著黑色圓框眼鏡,一臉招牌式笑容的男人帶著SOHO中國轉型的故事,在外界進行宣講。
SOHO中國的轉型目標是要告別散售模式,成為一家重資產、輕銷售的公司。四個字的總結是“以售轉租”。
以賣住宅的方式賣商鋪,本是SOHO中國的特長。
按照不具名業(yè)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的總結,一是該公司擅長概念的炒作;二是有著強大的銷售團隊和渠道能力,“不同于世茂和瑞房的轉型,SOHO中國放棄原先的優(yōu)勢,從弱項進行突破。此前面對的是來自山西、內蒙古和浙江一帶的投機性資本。轉型后,面對的是通過節(jié)約成本轉來賺錢的租賃市場。”
不過,過往7年里,SOHO中國并未對戰(zhàn)略保持堅定。一次次的項目出售,已經被外界一次次轉成對其戰(zhàn)略自我攪亂。
按照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(tǒng)計,自2014年起到2019年6月,公司還是持續(xù)在賣項目,截至目前累計出售金額超400億元。
跟世茂、瑞房同在2015年,SOHO中國曾一度讓外界看到了變化:一款名為SOHO 3Q的產品問世。
它被認為是中國版的Wework著眼于為流動人群提供O2O的辦公場所,也是潘石屹對外公開演講中的高頻詞匯,更是SOHO中國轉型的拳頭產品。
去年,潘石屹曾對外釋放信息表達SOHO 3Q拆分上市的可能。不過,在2019年年初,他也表示規(guī)模僅為3萬多個工位,未達5萬個工位預期的現狀。截至今年半年報,SOHO 3Q沒有進一步的運營數據,也沒有具體上市的時間表。
此外,轉型之后SOHO中國鮮有拿地,報表更是不好看。2012年,SOHO中國的營業(yè)額一度達153億元,凈利潤約為33.4億元。到了2019年上半年,營業(yè)額僅約為8.89億元,凈利潤約5.65億元。
到現在為止,這家公司在上海北京的核心城市開發(fā)了總計500萬平方米建筑,超過40萬人在其提供的物業(yè)中辦公。
反思一直圍繞著潘石屹。在2018年的財報中,他寫到“SOHO中國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?我經常會反思這個問題。”
他還有著一些想法,比如在今年6月讓SOHO中國管理的每一個項目、每一個角落都覆蓋5G。他也稱,從今年開始,要跟股東們聊聊財務報表之外的思考。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時代周報
相關閱讀:
- ·房企態(tài)度分化 長租公寓需升級換擋(09/04)
- ·百強房企新增貨值破6.5萬億元 近三成房(09/04)
- ·房企融資戴上“緊箍” 多家房企已被暫(08/19)
- ·多因素致資金面惡化 271家房企宣告破產(07/24)
- ·1-5月房企銷售業(yè)績整體上升(06/13)
- ·新零售下地產商重新布局傳統(tǒng)商業(yè)(06/11)
- ·“搶收”與“搶種”:房地產企業(yè)的春季(05/13)
- ·2019年房企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(04/16)
- ·2019中國房地產百強榜單出爐(03/28)
- ·房企前20強中9家負債率過高 近期融資高(01/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