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農(nóng)民寫對聯(lián)的書法大師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10/4/29 11:28:21
著名書法家、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書畫院副院長李洪海先生是啟功先生弟子,其書法曾被啟功先生贊為“舞鶴游天、群鴻戲海,昔先賢論書之語,今觀李洪海同志之筆,宛然如此境界,乃至此語非夸也!”。李先生的作品既為政界要人、社會名流珍藏,也曾被農(nóng)民貼在自家門楹上。3月21日,中國文化網(wǎng)記者在軍事博物館專訪了李洪海先生。
師從啟功: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您是什么時候開始學習書法的?
李洪海:我自幼喜歡書法,入伍后也常書寫板報,但直到1970年遇到啟功先生,才開始了正式的學習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您是怎樣結(jié)識啟功先生的?
李洪海:也是很偶然的機會。部隊有位王干事曾為啟功先生裱字畫,有次我看見了,先生的太漂亮了,以后就跟著臨摹。70年的時候,王干事裱好字畫給啟先生送到北京家中,我就跟著去了。當天啟先生剛起床,還沒吃早餐。他用桃酥沾著白開水吃了兩口,就說吃完了,咱們有事說事吧。知道我拜師的來意后,啟先生說,那好啊,寫字好,當即給我寫了一副對聯(lián):“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”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跟啟先生的學習對您有什么影響?
李洪海:啟先生給我指明了方向,之前我學習書法只是憑愛好,喜歡什么就練習什么。我問啟先生學習書法有什么訣竅,先生告訴我:第一招:臨帖;第二招:臨帖;第三招:還是臨帖。學習書法必須從傳統(tǒng)學、從古人學。
李洪海先生的“海納百川”曾被時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傅瑩贈送給日本外相川口順子。
從古人和生活中吸收靈感
中國文化網(wǎng):成為書法大師需要形成自己的風格,您是怎樣形成自己的風格的?
李洪海:風格的形成是社會影響與個人特點的結(jié)合。東晉的書法靈活,唐朝的書法端莊。啟先生說,一個人風格的形成,百分之七十靠古人,百分之三十靠自己。不創(chuàng)新沒有出路,但沒有繼承的創(chuàng)新是瞎創(chuàng)。就像京劇,可以有新詞、新的樂器,但打的必須是京劇的曲牌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書法好壞有沒有一個相對統(tǒng)一的標準?
李洪海:首先是文,書文并茂,書的文要好,一定要積極向上。第二是形式上可識,要符合書法的規(guī)律和要求。第三個是章法,謀篇布局要美。一副好的作品一定會給人一種美感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在您的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有沒有遇到過到達某一個境界后再難超越的困境?
李洪海:有過這個問題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那您是如何克服這一困境的?
李洪海:啟先生說,遇到這種找不到北的時候,就不要再寫了,去臨帖去,去觀察大自然,到古人那里、現(xiàn)實生活中吸收靈感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練習書法最重要的是什么?天分還是勤奮?
李洪海:第一是興趣;第二是選貼,選擇適合自己的字體來練習;第三是拜師;第四是勤奮。當然天分也很重要,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書法家。
既是大眾的,又是國際的
中國文化網(wǎng):聽說您今年春節(jié)曾到通州農(nóng)村給農(nóng)民寫春聯(lián)?
李洪海:從人民中來,到人民中去。書法家只有書才能稱之為家,只有為大眾書才能稱之為大家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書法大師大都愿意自己作品為社會名流收藏,很少有人愿意為農(nóng)民書寫書法吧?
李洪海:不要以為農(nóng)民不懂書法。把十幅作品放在農(nóng)民面前,就算他沒有文化,也能挑出最好的一副來。
中國文化網(wǎng):您還是中國國際友好聯(lián)絡會理事、中國國際交流協(xié)會理事,書法國際交流活動有什么作用?
李洪海:很多老外對書法很感興趣,東南亞有些國家的人寫的比我們還好,對漢字很通。胡錦濤訪問日本的時候?qū)⑽視鴮懙牧谠拿洹扒进B飛絕,萬徑人蹤滅”送給了日本政要小澤一郎。小澤一郎打開就問“這是啟功的作品吧?”,胡主席說“這是啟功弟子李洪海的作品”。
小澤一郎當時還用漢語將這兩句詩讀了下來。訪問俄羅斯的時候,我還將一幅畫轉(zhuǎn)贈給了俄羅斯時任總統(tǒng)普京。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
相關閱讀:
- ·賈樟柯:虛幻鏡頭捕捉現(xiàn)實生活(04/1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