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勞者多能”與“能者多勞”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10/12/7 18:23:24
工作生活中,我們經(jīng)常會說也常聽到“能者多勞”這句話!澳苷摺庇捎谀苻k事、會干事,工作質量好、效率高,領導用起來順手,同事也經(jīng)常找他幫忙,這樣一來,“能者”自然就比一般人要“多勞”些。這里不妨深究一步:“能者”的能力水平從何而來?很大程度上就來自于這平時的“多勞”,是以“勞者”也會“多能”。
有的人因為自己比別人多干了一點,少歇了一會,就感覺吃了多大的虧,牢騷滿腹,嘖有煩言:“這種事為什么總讓我去干?好活怎么總就輪不到我?”有的人因為自己少干了一點,多偷了一回懶,就以為占了多大的便宜,沾沾自喜,輕松愜意,久而久之因缺乏行動力而“不堪重用”。凡此種種,皆在于不懂得“勞者多能”的真義。
勞動是人類最好的啟蒙老師之一,人們所掌握的很多知識都源于勞動!墩撜Z》中有這么一則故事:春秋時期,有位官員問孔子的學生子貢:“圣人孔夫子為什么這么淵博,樣樣都會?”子貢回答:“那當然,老師是天生的圣人!边@段對話傳到孔子那里后,他糾正道:“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”。意思是說我小時候出身貧賤,什么事情都做過,什么苦都吃過,所以懂得了世間的人情事理。印度哲學家J·C·庫馬拉帕曾說:“勞動之于提高才能的關系,就像食物之于人體的關系!薄皠凇迸c“不勞”,“多勞”和“少勞”,是決定一個人能力強弱和作為大小的關鍵因素。在“勞”這個問題上的小小差異往往造成個人成長進步的巨大差別:閑者多庸,勞者多能。
實踐是提高能力素質的課堂和沃土,實踐出真知。“紙上得來終覺淺”,只有躬身實踐、只有經(jīng)!岸鄤凇保覀儾拍鼙葎e人多出學習鍛煉的時間,多出經(jīng)受考驗的機會,多出展示才干的舞臺。這也是對多干活、多出力、多流汗的潛在回報。經(jīng)歷造就能力,一切成大功、立大業(yè)、做大事的“能者”無不是從“勞心”和“勞力”的艱苦中磨練出來、超越出來的。正如孟子所說:“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……”,然后“增益其所不能”。一個人要想成為“能者”,就必須經(jīng)歷“多勞”的辛勤與付出。“多勞”是實現(xiàn)“多能”的必要條件。越多做,越能做。
有時候,“勞者”也未必“多能”,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“勞者”的心態(tài)不平、學力不強。有些人對一些繁重工作事務,第一反應是推脫逃避,習慣性地拈輕怕重,即使承擔了也是“心不甘情不愿”,干起活來態(tài)度很消極、不高興,畏難情緒相伴始終。抱持這樣的心態(tài),再好的鍛煉、成功機遇都會滑過。有些人擔起了繁難工作,卻是“有手無心”,循規(guī)蹈矩,只求完成任務,不去想有沒有更巧妙的解決辦法和途徑,能不能優(yōu)化程序整合環(huán)節(jié),怎樣才能出新出彩。干事不開動腦筋,不愛鉆研琢磨,能力不會不請自來。
不甘于平庸無能,就只有甘于“多勞”,樂于“多勞”。冀望于不斷增長才能、成長進步,就應當干一行、愛一行,鉆一行、精一行。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人民日報
相關閱讀:
- ·有房的女人更愁嫁?(01/19)
- ·說三道市:銀行還不如小吃店(07/14)
- ·學會做謙卑的“一”(05/16)
- ·藥品“降價死”為何一再發(fā)生?(04/18)
- ·人喝醉了油價也跟著“醉”(04/14)
- ·成功的“野雞” 失敗的“鳳凰”(04/14)
- ·在適當?shù)臅r候自動管制自己(04/11)
- ·“傍大款”是一個社會問題(03/30)
- ·童立進:“鹽”重問題(03/18)
- ·誰在拖累消費意愿(03/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