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盾獎,老作家們的天下
- 杭州寫字樓網
- 2011/8/22 14:29:21
那邊上海書展仍如火如荼,這邊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于8月20日揭曉:張煒《你在高原》、劉醒龍《天行者》、莫言《蛙》、畢飛宇《推拿》和劉震云《一句頂一萬句》5部作品通過62名評委的記名投票后,最終問鼎四年一屆的中國長篇小說最高獎。
獲獎作者談小說
《你在高原》——張煒:這部450萬字的作品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手寫出來的,而且從30歲一直寫到54歲,可謂是嘔心瀝血之作。它無一不是生活紀實,又無一不是虛構,我不希望讀者單純地來解讀這一作品,因為從現(xiàn)實到作品,糧食已經發(fā)酵了,已經發(fā)生了化學變化。
《天行者》——劉醒龍:寫《天行者》,我的內心是感恩。因為如果沒有被人認為是水平不高的鄉(xiāng)村教師哺育,二十世紀后半葉的鄉(xiāng)村心靈,只能是一片荒漠!短煨姓摺肥俏覐膬刃纳蠈ψ约核洑v的二十世紀后半葉的一種交代。
《蛙》——莫言:“蛙”跟“娃”,跟人類神話中女媧的“媧”都是同音字,這應該是一個象征性的詞,這部小說也是講述鄉(xiāng)土中國60年生育史的。小說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我的姑姑,她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一直做農村的婦科醫(yī)生工作,經她手接生的孩子不少于1萬個。
《推拿》——畢飛宇:我之所以寫《推拿》,是因為最近十多年里我與盲人朋友交往。他們豐富的人生和豐富的內心一直沒有得到充分關注,我為什么不試試?對盲人來說,他們最大的悲劇是主流社會對他們太冷漠太無視。我不想透過盲人來展示大社會的現(xiàn)狀。
《一句頂一萬句》——劉震云:寫小說是認識朋友的過程,寫到《一句頂一萬句》的時候,我認識了楊百順和牛愛國,他們告訴我:朋友的意思是危險。這是創(chuàng)作過程中對我最大的吸引力和魅力。通過這本書,我在講述中國人的孤獨。
評委歸來話茅獎
每一屆茅盾文學獎,似乎都逃不開各種話題的羈絆,本屆茅盾獎亦不例外。比如作家莫言年近六十首獲茅盾獎,比如《你在高原》的大體量能否成為入選標準等等,都在挑動著圍觀人們的神經。
作為本次茅盾獎評委之一的浙江作家麥家,在消息公布后發(fā)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“這次茅盾獎的投票機制做了很大的改革,采用公開透明的實名制投票,這對每一個評委都造成了心理壓力,但壓力是好事,讓每一位評委都能投下鄭重的一票。”麥家認為,中國很多的獎都有越來越水的跡象,這次茅盾獎的公開是保證相對公平的有力措施。
但還有另一種聲音。評委雷達和周大新就認為:“參選的作家、評委大家都認識,但你只能在其中選5部,作品之間的差距你很難講,所以選擇很困難。”周大新說,大家還都是秉承著對文學藝術型的理解和良心投票的,“都是公認的好作品。”
劉醒龍表示,《天行者》獲得56票,“文學評論家孟繁華沒有給我投票,肯定有他的考慮,不會影響我對他的敬意。正確地說,沒有他,也不會有《天行者》的誕生。”
有網友說,之所以頒獎給莫言,是一種遲到的償還,麥家對此也持相同意見:“莫言不但有絕對一流的文學素養(yǎng),也有廣大的讀者群,他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深刻的、無法抹去的足跡,今天遲到的獎勵是實至名歸。”
相對于以上兩個話題,本次茅盾獎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《你在高原》了。《收獲》雜志執(zhí)行主編、作家程永新在結果公布前曾說:“張煒要得獎就滑稽了,因為全中國看過這部作品的只有一個人:責任編輯。”
對此,也有不同意見。本屆茅盾獎評委之一、浙江文學院院長盛子潮今天告訴記者,他回到杭州后才看到這則消息。“我承認我只看了3冊(共10冊),但我可以向讀者推薦其中一冊《憶阿雅》。張煒的文筆和敘事結構是上乘的,就像普魯斯特的《追憶似水年華》,我至今只讀過第一部,但我仍會投票。”
期待有更多變化
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本次獲獎作家有一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,除了畢飛宇是60年代出生外,其余4位都是出生于50年代的作家。
“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,已經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,他們已經和社會的漸變融為一體,當個人成長代入到這種沉淀中去時,好的文學作品就誕生了,現(xiàn)在正是他們出成果的時候。”白燁預言,下一屆的茅盾文學獎,仍是這一年齡段作家的天下。
著名文學批評家唐曉渡說:“我看了《你在高原》以后完全震驚了。從準備到寫成,他前后用了16年,是他最用心力的一部作品!赌阍诟咴肺易x得非常非常認真,這10冊的每一冊都非常結實,是對一代人的內心經歷、命運流轉的一個文學交代。我看《你在高原》10冊里的三四冊完全可以成為將來的現(xiàn)代漢語經典,非常了不起,它讓我們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期待又邁出了一大步,這是一個新起點。”在唐曉渡看來,《你在高原》獲得茅盾文學獎實至名歸,張煒當之無愧。唐曉渡同時認為,這一屆茅盾文學獎比以往的都強,推出的都是有實力、有說服力的純文學作品,是真的評出了讓人信服的好東西。
文學評論家白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最終當選的這5部作品,是實至名歸的,且是反映我國純文學水平的代表作。他說,《你在高原》更多的是體現(xiàn)出作家在寫作過程中展現(xiàn)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寫作熱情。“這部作品已經是一個工程了,很厚重,值得作家學習。”
讓白燁感到吃驚的,還有畢飛宇的《推拿》。“讓不盲的人去寫盲人,這本身就是種挑戰(zhàn)。”而說起莫言,白燁更為贊賞:以一個人來反映那個時代的生育政策,以小見大的方式堪稱教科書。
網友提出了“網絡作品為何全部被刷”的質疑,對此,文學批評家張頤武和白燁認為,茅盾獎本身是為了長篇純文學作品而設立。從市場的反應看,包含眾多流行元素的網絡文學確實占有較大份額;但從長遠看,歷史元素厚重的作品更能流芳百世。
“當然,要公平對待每一種文學體裁,茅盾獎需要設立一些新的獎項,以此滿足不同的需求。”他們補充說。
孫玉巧:《天行者》的獲獎,說明了湖北作家一直在關注著常被忽略的群體。
減法:我喝了一口用絲愁沖泡的咖啡,放下筆后斜視了一眼剛寫的小說,良久地笑了,我最期待的張煒的《你在高原》獲獎了,心中更有力量去放下一切寫作了。
孫大偉:今年五六月,我去買書,看到了《推拿》。當時我毫不猶豫地買了,現(xiàn)在看來,我還是有點先見之明的。
大方客:《蛙》以濃墨重彩表達了一個重要主題——贖罪,這應該是莫言在小說中最想體現(xiàn)的一個思想。
張濤武:我看過大部分入選的作品,這其中,劉震云的《一句頂一萬句》是最好看的,也是娛樂性最強的。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浙江日報
相關閱讀:
- ·茅盾文學獎初評結果公布 網絡文學“空(05/18)
- ·第8屆茅盾文學獎陣痛轉型 網絡投票實名(05/05)
- ·茅盾文學獎向網絡文學拋出橄欖枝(03/17)
- ·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:向網絡文學開放(03/0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