迪拜房價尚不及京滬 溫州“炒房團”蒸發(fā)20億
- 杭州寫字樓網
- 2009/12/2 11:13:09
好萊塢明星狂熱追捧,英國國家隊幾乎人手一套,溫州商人斥資1億元買下一個完全人工堆砌的小島——作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標志性建筑的人造海上別墅群,在迪拜世界債務風波全面爆發(fā)之前,它不僅是建筑史上的奇跡,還是個似乎永不破滅的樓市神話。
神話破滅之日,占迪拜華商十分之一的溫州人,資產蒸發(fā)就在20億元左右。一向戰(zhàn)無不勝的溫州“炒房團”第一次開始面對難題:迪拜樓市危機是否也在預警中國房地產業(yè)?
迪拜樓市漲速遜于中國
據總部設在迪拜的亞洲商務電視臺董事長王偉勝介紹,2001年當地一幢獨立別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,到金融危機之前,房價漲至最高峰,每平方米漲到4萬多元。普通公寓的價格在最高時也達到了每平方米二三萬元人民幣。
而在北京,四環(huán)以內的公寓價格都在2萬元以上,即使是杭州,主城區(qū)商品房平均價格也達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,不論是北京、上海,還是廣州、杭州,核心區(qū)域的公寓房價早已超過3萬元。
迪拜原來只是一個14萬人口的沙漠小城,現有總人口140萬,95%是外來人口。除了自由港吸引轉口貿易以外,迪拜幾乎沒有實業(yè),這樣一個地方是怎樣把精明無比的歐洲銀行吸引過來的?
事實上,迪拜是一個“免稅天堂”,炒樓的回報率非常高。王偉勝說,當地的售樓方式就像“賣樓花”,業(yè)主可以分期付款。樓還在打地基,交10%,過三五個月再交10%。買下一層樓的物業(yè),總價是1000萬元,但首期只要付100萬元,三個月后房價升了10%,這時投資者轉手賣掉,就能賺100萬元,投資回報率是100%,而且除了一點點戶名轉讓手續(xù)費以外,沒有任何稅收。
溫州商人認為,從迪拜的樓市來反思國內的房地產,國內早就杜絕了炒樓花,房地產企業(yè)也要結頂才能拿到預售證,炒樓的稅收成本也比較高,與迪拜相比,國內的房地產管理還是十分嚴謹、相對安全的。
“迪拜是血淋淋一課”
親歷了這一事件的溫州商人們表示,迪拜危機是給他們上的“血淋淋的一課”。損失最慘重的,都是炒樓賺到錢以后,再到處拆借投入巨資的人,F在絕大部分溫州人慶幸的是沒有傾家蕩產在當地炒樓,大部分人都是在原來的主業(yè)之外,拿出一部分資金作房產投資,都還“撐得住”。
一些浙江企業(yè)家認為,迪拜樓市的崩盤對國內瘋漲的房地產也敲響了警鐘。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(yè)家不愿意做實業(yè),覺得搞房地產來錢快,都去做“投資家”,但社會的發(fā)展還是要靠實業(yè)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,不論是地方政府,還是企業(yè)家的心態(tài),都應避免浮躁,“耐得住寂寞,經得住誘惑”,經濟才能健康平穩(wěn)地運行。
熱錢可能再度瞄上中國
美國資本經濟咨詢公司一份最新報告評論稱,迪拜的問題并不是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開始,而是全球資產泡沫破滅的“遲到后果”。
風險過度集中在房地產業(yè)已經在許多經濟體中有所表現,中國當前要謹防房地產行業(yè)的風險轉移到國民資產和金融體系中。專家建議應該從銀行風險、行業(yè)集中度風險、地方融資平臺、熱錢四個方面關注房地產行業(yè)泡沫的風險。
迪拜危機是源于政府增信為企業(yè)提供信貸擔保,企業(yè)舉債大舉開發(fā)房地產的模式。目前,我國地方財政仍嚴重依賴于土地,這一模式當警惕。
此外,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表示,應該高度監(jiān)測熱錢動向,避免涌入我國吹大房地產泡沫。這次迪拜債務危機就與此前國際資本流入迪拜抬高其資產價格有關。由于近期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,加上此次迪拜債務危機的避險需求,熱錢可能再度瞄上我國。
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1
- 瀏覽:
- 來源:東方早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