閻敬銘:創(chuàng)作不氣歌的財長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11/2/16 14:00:05
人生多磨難,有煩惱就要消解,所以,從古至今,人們創(chuàng)作了許許多多《自勸詞》,其中目前民間流行很廣的“他人氣我我不氣,我本無心他來氣;倘若生病中他計,氣下病時無人替;請來醫(yī)生把病治,反說氣病治非易;倘若不消氣中氣,誠恐因病將命棄;我今嘗過氣中味,不氣不氣真不氣。”則是清代戶部尚書閻敬銘所創(chuàng)作的《不氣歌》。
閻敬銘1817年出生于陜西朝邑縣(今屬大荔縣),中舉后屢試不第,無奈,參加了舉人的“大挑”。這是清政府為了解決落第舉人的就業(yè)問題而采取的一項變通措施。辦法規(guī)定在會試之后,從落第舉人中選拔一批“年力才具可以及時錄用者”,授予知縣、教職等職銜。大挑的“標準”是以貌取人。由于閻敬銘外貌丑陋,臉孔像棗核,眼睛一大一小、一高一低,身材矮小,不足五尺,所以很難讓人有好感。據(jù)說,當閻敬銘一班20人進入文淵閣后,剛剛行完禮,只報出名字,還未來得及自報履歷,主持“大挑”的親王便厲聲呵斥:“閻敬銘先出去”。
閻敬銘出局之后,沒有別的出路,只得更加發(fā)奮學(xué)習,終于在1845年考中進士,并進入翰林院,1847年被授予戶部主事。在戶部10多年間,閻敬銘刻苦鉆研,精于部務(wù),得到了時任武英殿大學(xué)士文慶的賞識。
當時正處于太平天國起義時期,清軍與太平軍激烈交戰(zhàn)于長江中游地區(qū),主戰(zhàn)場湖北軍糧吃緊。1859年,因了文慶的鼎力推薦,閻敬銘被任命為湖北糧道。由于在任職期間,閻敬銘把軍糧為重點的軍需管理得井井有條,獲得了湖廣總督官文和湖北巡撫胡林翼的贊賞,他們多次為他向朝廷請功。從而使閻敬銘晉升為湖北按察使。
在擔任按察使期間,閻妥善處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得以名聲大震。案件的主角是湖廣總督官文手下的一員副將。一天,這員副將率領(lǐng)幾名新兵闖入民宅,強搶民女,女子死活不從,竟被他們亂刀砍死。死者父母進城告狀,縣、府官員都不敢過問。閻敬銘聞知此事后勃然大怒,決心為民除害。聽說按察使閻敬銘要親自出面問案,犯事副將便趕緊跑到官文的總督府中藏匿。閻敬銘找到總督府,向官文要兇犯。官文推說自己有病,拒不接見。閻敬銘就拿了被子在總督府的門房過道里住宿、辦公。三天后,被困府中的官文實在想不出拒客的辦法,只得出來相見,要求閻敬銘留個面子。閻敬銘當即提出:交出兇犯,當眾剝奪兇犯的官職,馬上押回原籍。無奈的官文只得接受條件,把兇犯交出。
1882年閻敬銘在相繼擔任山東巡撫等地方職務(wù)后,上調(diào)中央政府任戶部尚書。由于閻敬銘曾在戶部任過職,深知戶部弊端。上任第一天,他就親自上檔房查賬。閻敬銘查完了賬目再查三庫即銀庫、緞匹庫和顏料庫,親力親為,入庫清點,認真查對出納檔案,并清查了200余年的庫存和出納賬目,使戶部工作面貌一新。
閻敬銘為人正直,敢干堅持原則。 光緒十四年因反對重修頤和園,被慈禧太后革職留任。不久復(fù)職。但他還是以老病為理由4次上疏辭官,得到允準。同年八月,閻敬銘辭官回鄉(xiāng),光緒十八年去世。
翁禮華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錢江晚報
相關(guān)閱讀:
- ·有房的女人更愁嫁?(01/19)
- ·說三道市:銀行還不如小吃店(07/14)
- ·學(xué)會做謙卑的“一”(05/16)
- ·藥品“降價死”為何一再發(fā)生?(04/18)
- ·人喝醉了油價也跟著“醉”(04/14)
- ·成功的“野雞” 失敗的“鳳凰”(04/14)
- ·在適當?shù)臅r候自動管制自己(04/11)
- ·“傍大款”是一個社會問題(03/30)
- ·童立進:“鹽”重問題(03/18)
- ·誰在拖累消費意愿(03/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