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-西湖-別墅的過去與現(xiàn)在(2)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11/6/23 13:46:32
要書寫近代以來的杭州別墅史,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。我們選擇了劉莊與東山別墅作為主要案例,試圖觀照別墅的建造及消費觀念、別墅持有者的精神肖像、別墅持有與交易的政策環(huán)境,甚至別墅對婚姻的影響。
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陽。
劉莊的主人
三百多年來沒有疏浚過的西湖,正在進行大規(guī)模的清淤工程。這是1953年的冬天,湖畔的劉莊來了新客人。他將在這座“西湖第一名園”,主持起草共和國第一部憲法。
他就是毛澤東,共和國的最高領袖。跟他一起來杭州的,還有憲法起草小組成員胡喬木、田家英等。毛澤東在劉莊住了整整三個半月。他回到北京后,立即就向憲法起草委員會提交了中共中央擬定的憲法草案初稿,并被接受作為起草憲法的基礎。1954年9月20日,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一致通過了共和國第一部憲法。這部最初起草于劉莊的憲法明確規(guī)定:國家保護公民的房屋所有權。
從晚清到民國時期,再到共和國成立初期,劉莊數(shù)度易主。1953年,劉莊最后的繼承人把它獻給了國家。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在劉莊起草,給劉莊約半個世紀的房屋產權變遷史,畫上了一個絕妙的句號。
再讓時間倒退50多年,也就是1898年,晚清進士劉學詢以每畝200銀圓的高價買下了西子湖畔丁家山南麓的大片土地。據(jù)說,這個價格數(shù)倍于當時的杭州地價。
經(jīng)過長達7年的建造,劉莊基本完工,最初的建筑面積為1369平方米。這一年,劉學詢剛好50周歲。在25周歲的時候,他已經(jīng)考取了舉人身份,正春風得意地從京城返回廣東老家,途中游覽了杭州西湖,不禁感慨:“故鄉(xiāng)無此好湖山!”
這個感嘆句不僅造就了劉莊,更在一百多年后成為異地來杭購房置業(yè)者的精神格言。富甲一方的劉學詢,給它取了一個優(yōu)美的名字——“水竹居”,但人們還是習慣稱它為“劉莊”。劉學詢還特意從廣州荔灣舊宅劉園,拆來了一大批楠木門窗。如今,我們還能從劉莊的門窗上,觸摸那些來自嶺南的篆隸文字與鐘鼎圖案。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02
- 瀏覽:
- 來源:杭州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