辦公室話題:你敢“裸辭”嗎?
- 杭州寫字樓網
- 2011/4/13 15:55:24
如果還沒找到下家,就急吼吼地辭職,像這樣的“裸辭”以前簡直是不敢想像的事情。而如今,越來越多重視內心感受的職場中人懶得騎驢找馬,先辭了再說。
辦公室話題
假如現在的你不時會冒出“裸辭”的念頭的話,請先看看下面這幾條——
大多數的面試官會對“裸辭”者貼上“沖動”、“缺乏職業(yè)規(guī)劃”等標簽。如果應聘者對“為何辭職”的回答是“厭倦那份工作”的話,在不少面試官看來,這是一種缺乏職業(yè)規(guī)劃及對自身價值迷茫的表現。
在接受面試時,“裸辭”者大多處于“被挑選”的被動狀態(tài);而“騎驢找馬”型的跳槽者,則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挑選公司的主動權。這兩種不同的狀態(tài)直接影響到應聘者的心態(tài)及身價。
決定“裸辭”的人至少應該具備三個條件:經濟上沒有太大壓力;本身具有良好的就業(yè)能力;已經有具體明確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。
若干年前,一份職業(yè)意味的還是“飯碗”問題。如果還沒找到下家,就急吼吼地辭職,簡直是不敢想像的事情。而如今,“裸辭”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重視內心感受的職場中人的選擇——都懶得騎驢找馬,先辭了再說。
職場專家認為,職場人開始重視工作幸福感,而不只局限于薪水、職位,這是一種進步。但另一方面,“裸辭”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。面對經濟壓力、重返職場的壓力等等,“裸辭”比拼的不是膽量,而是“裸辭”后的心態(tài)。
他們?yōu)槭裁础奥戕o”
工作壓力大、自身價值難以實現、長期缺乏職場幸福感,使得在沒找到下家之前沖動辭職的“裸辭”白領越來越多。
就在前幾天,肖笑把QQ上的簽名換成“我裸辭了”,引來若干好友的嚴厲責怪:太不理智了!
肖笑并不是個沖動的女孩子。2008年大學畢業(yè)后,因為工作難找,原本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(yè)的她,不得不進入一家小公司,從事文員工作。盡管這樣,她仍充滿年輕人特有的執(zhí)著和熱情,認為公司不在大小,崗位不在高低,只要自己努力,一樣有出頭之日。
但兩年時間過去,她的熱情漸漸被現實擊退:毫無規(guī)范可言的制度、永遠高強度的工作,一不順心就大發(fā)雷霆的老板,還有并不能與付出對等的薪水。
在“裸辭”前,她經過了慎重的思考和“騎驢找馬”的過程。毫無疑問,這樣的公司與她當初的設想相去太遠,再這樣做下去是對自己職業(yè)生涯的不負責任。于是,她開始留意各類招聘廣告,并有選擇地投遞簡歷。
很快,她收到面試邀約。但問題來了,面試一般都在工作日,而面對繁瑣的工作,她分身乏術。在錯失了一家心儀已久的公司的面試后,肖笑“裸辭”了。
來自騰訊的一項調查表明,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開始重視自己內心深處的快樂和追求,因此工作壓力大、自身價值難以實現、長期缺乏職場幸福感,使得越來越多的白領在沒找到下家之前,也毅然決然地選擇“裸辭”。
另有調查表明,這個群體多為職場女性和初入職場的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。
職場專家認為,女性的情緒化因素會比男性更容易占主導地位,特別是進入婚姻后,感情或生育方面的問題,更容易困擾女性。
而很多職場新人,如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,更注重內心的自我感受。他們一開始對職場抱著不同程度的幻想,當發(fā)現現實并非當初想像時,也就更容易發(fā)生動搖,寧愿“裸辭”也要離開自己之前從事的崗位。
“裸辭”后常會遇到的尷尬
大多數的“裸辭”族,在度過一個月或幾個月的“蜜月期”后,會面臨經濟壓力、家庭壓力以及再就業(yè)的壓力。
六年快節(jié)奏的外企生涯,讓職場白領張洋變成了一個壞脾氣的大齡女青年。某天早上,當她拎著包子和豆?jié){,匆匆跳上公交車,卻在公交車上因為一個座位而與另一位女白領爭得面紅耳赤時,她突然覺得一陣悲哀:什么時候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?
她覺得自己需要一段時間,將自己從忙碌的職場中抽離出來,與自己對對話。這個念頭越來越強烈,終于有一天,她再也無法忍受自己的壞脾氣時,選擇了“裸辭”。
辭職后的第一站,她進行了30年來自己最奢侈的一趟旅行:從貴州到昆明,從昆明到麗江,從麗江到西藏,耗時將近兩個月。
但當她回來沒多久,尷尬的事情接踵而來。首先是出現了“經濟危機”,這趟旅行雖然令她獲得一些心靈的力量,但也幾乎耗盡了她工作六年的所有積蓄;二是老媽開始不停地嘮叨:快30歲的大姑娘,要工作沒工作,要老公沒老公,鄰居們都在笑話了;三是半年后,張洋真的想重返職場時,面試官們都無法認同她對這半年職場“空窗期”的解釋。
在兜兜轉轉了近半年后,張洋在一家公司謀到了一份職業(yè),但令她心有不甘的是,這份新職業(yè),無論從職位還是薪水來說,都比不上前一家公司。
浙江盤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招聘經理劉潔認為,大多數的“裸辭”族,在度過一個月或幾個月的“蜜月期”后,會面臨經濟壓力、家庭壓力以及再就業(yè)的壓力。尤其在重返職場時,這段職場“空窗期”會給“裸辭者”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。
劉潔坦言,在面試曾經“裸辭”的應聘者時,大多數的面試官會貼上“沖動”、“缺乏職業(yè)規(guī)劃”等標簽。在被問到“為何會離開上一份工作”時,如果應聘者的答案是“厭倦那份工作了”,在不少職場招聘主管看來,是一種缺乏職業(yè)規(guī)劃及對自身價值迷茫的表現。
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,在接受面試時,“裸辭”者大多處于“被挑選”的被動狀態(tài);而“騎驢找馬”型的跳槽者,則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挑選公司的主動權。劉潔說,這兩種不同的狀態(tài)直接影響到應聘者的心態(tài)及身價,對未來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非常不利。
“裸辭”需謹慎
決定“裸辭”的人至少應該具備三個條件:經濟上沒有太大壓力;本身具有良好的就業(yè)能力;已經有具體明確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。
記者在新浪微博上輸入“裸辭”,跳出來的3700多條微博,大多與“糾結”有關——要不要裸辭,實在是件糾結的事情。一方面,他們無法忍受目前的工作狀態(tài),恨不得立刻就“裸辭”,而另一方面,又在為是否真的將“裸辭”付諸行動而猶豫不決。
職場人群中頻頻出現的“裸辭”現象,已經引起很多職場專家的注意。他們認為,如果是為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,或是追求一種工作與生活相互融合的全新方式,“裸辭”不是不可以,但最好能有一個關于未來的明確的職業(yè)方向和職業(yè)規(guī)劃,從而使自己獲得更好的發(fā)展。
在一家著名通訊公司工作了十多年的張先生,去年辭去了這份人人羨慕的工作。當朋友得知這個消息時,第一反應都是他已經有了更好的下家。但他笑著說,沒有下家,目前在家?guī)Ш⒆幽。細問才知道,辭職前他已經對未來做了規(guī)劃,那就是利用之前積累的人脈資源,創(chuàng)辦一家相關業(yè)務的公司。而當時他的女兒剛出生,因此他選擇了“裸辭”,辭職后的這段空窗期,既可以照顧女兒,又有時間完善一下自己的商業(yè)計劃。
而他坦承,如果不是已經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,積累了一定的人脈資源,對未來的職業(yè)前景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,他是不敢做出“裸辭”的決定的。
可以想見,不是每個人都適合“裸辭”。劉潔認為,具備以下3個條件的人,才適合“裸辭”:一是經濟方面沒有太大的壓力;二是本身具有良好的就業(yè)能力;三是已經有具體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、明確接下來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職業(yè)道路。
每個人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,應盡量認清自己的職業(yè)預期,明確自己的職業(yè)方向和職業(yè)規(guī)劃,深度思考自己長遠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,從而避免職場上的彎路。
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杭州日報
相關閱讀:
- ·職場小白該如何遇見自己的春天?(09/04)
- ·職場“奇葩”規(guī)定 為何能頻頻出臺?(11/14)
- ·《2018杭州互聯網職場報告》發(fā)布 杭州(10/25)
- ·職場“攻略”全在后宮?(08/30)
- ·職場散伙飯的正確姿態(tài)(07/06)
- ·35歲成職場“生死線” 你認同嗎?(05/09)
- ·《談判官》教你輕松駕馭職場輕熟風(03/09)
- ·中國女性職場影響力提升(03/08)
- ·沉溺假期 身體情緒如何調回職場?(02/28)
- ·熱播劇里這些“新鮮”的職業(yè),真的存在(02/13)